养老机器人:银发浪潮下的设计温度

发布时间:2025-07-04      浏览量: 43

近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结对攻关与场景应用试点工作,试点期为2025年至2027年。

根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35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突破4亿,占全国总人口比例将超过30%。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导致许多国家面临劳动力短缺、医疗资源紧张、护理需求增加等挑战。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养老机器人,作为一种潜在的解决方案,日益成为应对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手段。今天我们来盘点十款养老机器人。

image.png

Pepper

Pepper由日本软银机器人公司于2014年首次推出,是世界上第一个能够识别人类情绪的人形机器人。它可以通过摄像头识别人类的面部表情和语音,进而判断对面人的情绪,支持多种语言,拥有多个内置应用程序,从健康监测到娱乐互动,功能丰富多样,在多个国家的养老院中应用。

image.png

Paro

Paro由日本国家先进工业科学技术研究所(AIST)开发,并于2004年首次上市。它是一款专为疗愈目的设计的机器人,设计灵感来源于小海豹。内置多个触摸感应器,可以像真实的动物一样回应抚摸,会发出类似小海豹的叫声,增加互动的真实感,在疗愈老年痴呆患者和缓解孤独感方面有显著效果,在全球多个国家的养老院和护理中心广泛使用。

image.png

Airec

Airec由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实验室研发,身高1.66米、体重150千克。不仅能扶老人起身,还能帮老人穿袜子、换尿垫等,由深度神经网络(DNN)驱动,研究人员多次动作示范后,它可以基于操作数据发展出初步模型,学会操控协调全身关节来完成特定任务,再通过自生成的数据进行迭代改进。

image.png

Robear

Robear由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开发,能模拟人类的怀抱感,帮助老人站立和坐下,设计得既温和又安全,特别适合在移动和日常任务中需要协助的老年人,有两个臂膀,能够举起高达80公斤的重量,配备先进的传感器和摄像头,能够识别并响应人类的动作和语音。

image.png

ElliQ

ElliQ由以色列公司Intuition Robotics开发,于2017年首次亮相。设计理念是通过提供陪伴和互动,帮助老年人保持活跃和社交链接。会根据用户的日常行为模式,主动提出有趣的活动建议,帮助老年人保持与家人和朋友的联系,减少孤独感,还具备提醒吃药、检测活动量等健康管理功能。

image.png

Jibo

Jibo由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Cynthia Breazeal教授领导开发,最早在2014年通过众筹平台Indiegogo推出,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交机器人”。拥有一个可以360度旋转的头部,能够灵活地跟踪和回应用户,会记住每个家庭成员的喜好和习惯,提供定制化的服务,通过丰富的应用程序,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教育和娱乐内容。

image.png

Care-O-bot 4 

Care-O-bot 4由德国的Fraunhofer IPA研究所开发,于1998年首次发布,是为家庭和专业护理环境设计的服务智能机器人。在功能设计和设计美学上都有着新的突破,具有自主导航、障碍物检测和物体拾取等功能,这款人性化机器人的设计代表了设计与工程的和谐融合,将功能与情感无缝融合。

image.png

Garmi

Garmi由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机器人与机器智能研究所下属的适老机器人智能研究中心研发。主要有日常生活辅助、医疗护理和社交互动三大功能,包括给病患送水和食物、与人沟通交流、安排与医生的会诊、远程医疗检查、协助康复训练等,具有较高的人机交互水平。

image.png

Giraff Plus

Giraff Plus由瑞典Giraff Technology开发,是一款远程医疗机器人。通过摄像头、传感器实时监测老人生活状态,结合Skype视频通话实现家属与护理团队的远程协作,核心价值在于低成本、高效率的健康数据采集,已在42个欧洲国家部署。

image.png

腾讯小五机器人

腾讯小五机器人是腾讯Robotics X实验室推出的轮足复合类人形机器人,核心定位为面向人居环境的通用服务机器人。采用四腿轮足复合结构,可根据地形进行切换,身高可在1.4-1.8米间动态调整,双臂承重能力达50公斤,便于取高处物品或协助老人从低矮座椅起身,手臂部署自研的180个检测点大曲面覆盖触觉皮肤,可实时感知接触压力、温度及姿态变化,确保抱扶、搀扶等动作的安全性与舒适性。

从设计到生产

灏域为您提供

全产业链解决方案

开始我们的合作

+86 18600523371